很多人在申请钱有余时都会遇到困惑:明明点的是钱有余的申请入口,提交信息后却直接跳到宜享花的页面,甚至显示宜享花的可用额度,这两款产品到底是不是一家?带着同样的疑问,我实际操作了一次,结合大家的分享,把其中的关联和区别捋清楚。
钱有余和宜享花严格来说并非同一家公司运营。钱有余是麒运科技发展(北京)有限公司推出的助贷产品,核心作用是帮用户匹配合适的贷款渠道,放款方多为持牌金融机构;而宜享花属于宜人金科旗下的直营借款 APP,运营主体多为海南宜信普惠等相关公司,自身具备直接放款能力,不是单纯的助贷平台。两者的核心定位不同,但实际申请中却联系紧密,这也是让人混淆的关键原因。
在卡大侠群里面,不少人都分享过类似的跳转经历:有人申请钱有余时批了 7000 多元授信,可点击借款后,系统直接提示 “前往宜享花 APP 查看额度”,后续操作和放款都要在宜享花完成;还有人钱有余申请被拒后,页面直接弹出宜享花的邀请,说 “已为你匹配专属额度”,相当于无缝衔接了另一个借款渠道。群里有人调侃这是 “借壳导流”,其实本质是钱有余的助贷属性决定的 —— 当它自身对接的资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,或用户资质更适配宜享花时,就会启动导流机制,而两者的放款方有一定重合度,所以体验上格外连贯。
实测过程中发现,两款产品的申请流程、利率和期限也有不少相似之处。钱有余导流到宜享花后,显示的年化利率从 7.2% 起,支持分 3-12 期还款,和钱有余自身标注的借款条件基本一致;而且界面设计风格相近,不仔细看很容易误以为是同一款产品的不同入口。在卡大侠群里面,有老哥总结出一个规律:宜享花的老用户再申请钱有余,大概率能秒过,因为双方的征信评估数据有互通性;反过来,钱有余申请被拒后跳转的宜享花,通过率也会比直接申请宜享花更高,相当于多了一次 “二次匹配” 的机会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是钱有余还是宜享花,申请时都会查询征信,借款记录也会如实上报央行征信系统,不存在 “不上征信” 的情况。而且两者的业务环境都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等保三级认证,用户信息安全有一定保障,不用过度担心信息泄露问题。不过要注意,虽然导流流程顺畅,但申请前还是要仔细看清利率、服务费等条款,避免因疏忽导致后续还款压力过大。
钱有余和宜享花的 “捆绑体验”,本质是助贷平台与直营借款 APP 的合作导流模式,并非同一家公司的 “马甲产品”。申请时遇到跳转不用慌张,这相当于多了一次下款机会,尤其是钱有余被拒后,不妨顺着导流入口试试宜享花。但借贷的核心还是要结合自身还款能力,不管是通过哪个渠道借款,都要按时还款维护征信,同时看清各项费用规则,让资金周转更稳妥。

支付宝扫一扫